益路同行慈善基金会

《心内科医师心脏超声诊断技术培训标准》 中期评审顺利通过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和《“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强我国心内科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心内科专业服务能力,广州市益路同行慈善基金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的指导下,决定组织业内专家评审《心内科医师心脏超声诊断技术培训标准》团体标准文本文件。

2022年5月16日19:30-21:00,广州市益路同行慈善基金以腾讯会议(ID 711670907)的形式召开了《心内科医师心脏超声诊断技术培训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团体标准中期评审会,会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张俊华主持。

(张俊华书记主持会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广州市益路同行慈善基金会等参编单位派代表参会。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张运院士担任专业技术指导。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马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邓又斌教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爱仙、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梅教授、中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委员会委员王梅等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团,对团体标准文本进行了审核。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天刚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研究二室高翔处长、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胡丹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廉一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陈未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姚桂华教授等联合申请单位专家代表出席会议,并积极回应专业评审团提出的相关建议或意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张运院士致辞。张运院士对制定该团体标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给予了高度认可,并对该团体标准在加强心内科医师心脏超声诊断技术能力培养寄予厚望。

(张运院士致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天刚教授代表团体标准编写专家组,系统介绍了该团体标准的编写过程、编写规则、框架结构、具体内容及考核标准等。

(朱天刚教授介绍团体标准)

与会专家就该团体标准的文本进行了深入讨论与广泛交流。专家评审团一致认为:总体上看,该团体标准内容丰满,思路清晰,结构框架基本合理,部分内容有新意,在内容厚重的同时又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同时,评审团指出,该团体标准主要以“心脏内科医师”为主体培训对象,应进一步扩大培训对象范围,让该标准惠及更多有需求的医学人才;标准内容中的考核办法、评价体系以及标准文本的格式、术语等还需进一步完善,并建议团体标准的内容可考虑兼顾诊断、治疗和培训等方面的要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天刚教授作为参编单位代表,针对专家评审团给出的中期评审意见或建议进行了答辩。朱天刚教授表示,在后续工作中,团体标准编写专家组严格按照专家评审团的建议,进行团体标准文本的修改完善,在专业术语、文字表述、格式体例、评价体系等方面再提高,积极推进下一阶段的工作。

(评审团专家组与团标编写专家组进行交流)

根据广州市益路同行慈善基金《广州市益路同行慈善基金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会议一致通过该团体标准的中期评审。

张俊华书记总结指出,该团体标准具有前瞻性、可持续、规范性与先进性,在加强我国心内科医师专科能力建设、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积极意义,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守护人民健康的需要。团标编写组的各位专家要积极推进该团体标准后续的制修订工作,争取交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团体标准,能够如期顺利发布。